近年来国内网络文化研究热点综述A Summarization of the Domestic Network Culture Research Hotspot in Recent Years
王维;杨治华;
摘要(Abstract):
文章就近年来国内网络文化研究的热点,从网络文化的界定和特点、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、网络文化的功能利弊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、网络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网络文化产业等几个方面作了概括概述。
关键词(KeyWords): 网络文化;研究热点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
作者(Author): 王维;杨治华;
Email:
DOI: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- [1]钟义信.论网络文化[J].北京邮电大学学报,2003,(4).
- [2]桑新民.探索网络文化视野中的教育新天地[J].教育发展研究,2002,(1).
- [3]周毅.网络文化释义[J].重庆交通学院学报,2003,(4).
- [4]冯永泰.网络文化释义[J].西华大学学报,2005,(2).
- [5]刘同舫.网络文化:技术与文化的联姻[J].自然辨证法研究,2004,(7).
- [6]张丽,张明国.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,重庆大学学报,2003,(3).
- [7]王岳川.网络文化的价值定位和未来取向[J].四川师范大学学报,2004,(5).
- [8]李彦,李伟.论网络文化的后现代特性[J].兰州交通大学学报,2004,(2).
- [9]王娟.浅谈网络文化的虚拟性[J].当代经理人,2005,(14).
- [10]冯永泰.网络文化特征的系统分析[J].理论界,2005,(6).
- [11]李卓钧,陈蓉.网络文化:一种新型的媒介文化[J].南京邮电学院学报,2005,(3).
- [12]詹恂.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[J].社会科学研究,2005,(2).
- [13]王世明.技术.网络文化.文化变迁[J].情报纵横,2004,(4).
- [14]郑文宝.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区别探讨[J].理论探讨,2005,(3).
- [15]郑文宝.论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互补性[J].文化研究,2006,(4).
- [16]陶春.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[J].实践探索,2007,(8).
- [17]罗冰眉.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[J].图书和情报,2003,(3).
- [18]刘建华,司琴格日乐.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冲突和虚实结合[J].北京邮电大学学报,2007,(6).
- [19]荣华.我国的网络文化:现状及作用[J].改革纵横,2007,(7).
- [20]齐殿斌.网络文化:一种全新的现代文化现象[J].文化视点,2004,(16).
- [21]孙祯祥.网络文化的人文精神缺失和重建[J].浙江师范大学学报,2006,(2).
- [22]邓丽亚.网络文化两面性的多学科审思[J].电化教育研究,2006,(7).
- [23]陈玲玲.构建优秀的网络文化[J].中国传媒科技,2006,(6).
- [24]陶春.浅谈网络文化建设[J].理论前沿,2007,(16).
- [25]尹韵公.从“互联网站”到“网络文化”——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网络学解读[J].新闻传播与研究,2007,(4).
- [26]丁晓丽.试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网络文化的建设[J].天津社会主义学院学报,2005,(1).
- [27]姜旭.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[J].沈阳师范大学学报,2005,(5).
- [28]江玉安.强化管理,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[J].河南教育,2007,(2).
- [29]倪海东.校园网络文化的“引路人”[J].改革研究动态,2008,(1).
- [30]柯速约.网络文化与校园的交融与异化[J].中国教育信息化,2007,(12).
- [31]胡昌恩.网络文化发展趋势和作用研究[J].重庆工学院学报,2007,(2).
- [32]陈辉.网络文化市场规模大[N].市场报,2007-10-29(24).
- [33]宋奇慧.网络文化产业——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[J].北京邮电大学学报,2005,(7).
- [34]刘绪义.论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[J].北京理工大学学报,2005,(2).
- [35]谢学芳.政府与市场博弈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管理[J].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,2007,(2).
- [36]罗维.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落差与流向[J].中国国情国力,2005,(3).